发布时间:2019-04-02 11:56:4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伯克利加州大学
纽约大学阿布扎比校区、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杜伦大学...
学生:薛佳宁
伯克利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简称UCB。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2018-19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4;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5。
2019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4;
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5;
107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三);
14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四);
25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二);
.........
UCB offer
NYUAD offer
在IVY DAY这天回顾了一下自己高中三年的申请历程,想着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分享给大家,也希望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小小的帮助吧。
关于活动的看法:
我一向是非常反对盲目地去参加所谓“含金量高”竞赛或者随大流开办个几周就“自然消亡”的社团。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activity list说的有多么高大上,并且没人会去查证。但这个活动是不是在浪费时间,能不能给你带来启发,是否可以帮助你踏出“探索自己”的第一步只有你自己知道,而这才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打小我就对家乡有非常深厚的情感,幼时的我经常感到被异地方言包围的茫然和失去亲人陪伴的恐惧。后来一天天长大,学业日益繁忙,眼睛只盯在不断变更的分数上,我逐渐忘记了当年掰着手指算着过年回家的日子的那份惶恐,也忘记了当初想着要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的雄心壮志。
关于我的社团活动(南沙社区学堂):
非常幸运能够在广州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三年捡起我的初心,并去寻找一条能真真正正做些什么的道路。 确定了方向以后,我便开始着手实施。先是联系了学校附近的一所针对外来工家庭的社区服务机构(南沙社区学堂),开设了英语辅导班,希望帮助更多身在异乡的孩子克服英语学习的困难。亲身体验了三个月后创办了“学堂社”,很高兴看到不少同学都愿意和我一起在面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这个庞大的课题前贡献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南沙社区学堂)
(南沙社区学堂社团合照)
关于我的专业取向(社会学):
在整个活动中,我也慢慢感受到自己对于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的钟爱并想要进一步探索。所以在之后的活动规划中,参加了Upenn的犯罪学夏校课程,以及以户籍系统、外来工家庭、教育资源为重心的课题研究(“The Impacts on Social Mobility of Chinese Migrant Families Causedby Uneven Education Distribution”)。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太过苛责于自己,天生就知道自己未来一生要做什么的毕竟是极少数。不用想着什么“进错一行毁终生”啦,这个年龄段的我们都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我们要做的只是勇于尝试、探索、追寻自己的本心。
最终,我选择了Sociology (社会学)作为我的申请方向。这是一个在国内相对冷门的专业,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在这里很感谢我父母的支持与理解,从小到大他们一直非常尊重我的选择。其实社会学在国外是很热门的啦,出路也很多,比如商科或法学方向。
关于申请季度的波浪经历与收获:
整个申请季下来过程也挺曲折的,12封拒信和4个waitlist后,伯克利加州大学、纽约大学阿布扎比校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三所大学最终认可了我的努力,获得两三天阿布扎比的免费游,也收获了在升学办公室“打卡上班”的申请季经历!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升学老师Daisy一边给我精神上的支持,一边很用心地帮我修改文书,力求完美,真的很感激她。
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得偿所愿,但人生总会收获其他意外之喜。按部就班,一帆风顺的日子多没意思啊。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句好友曾送给我的祝福:“祝你所有的努力,都被温柔以待。”
佳宁此次能录取到UCB 和NYUAD确实出乎我的意料,静下心来回想这几年经过的历历往事,有今天的收获当中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佳宁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的性格,任何事都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和判断,而且很坚持,不会随意改变自己的立场。当年她小升初来到广州外国语学校,就是对当时刚复办三年的广州外国语学校一见钟情,中考前,在被华附国际部提前录取后又坚持要留在母校,这又是很好地印证她对母校的钟爱。佳宁是个很自信的孩子,她想做的事情她会按自己的想法分步骤,分阶段去完成,不会让自己,老师,同学失望。同时她在学习和活动方面又分的很清晰,不管是中考前还是今年的申请季,从来都是7分力用在学习上 ,3分力用在丰富活动上。对于自己的业余生活又有很丰富的追求如学吉他,画画,橡皮刻章,游泳,击剑等,她这些爱好从小学一直坚持到现在,既陶冶了情操,又乐在其中,受益匪浅。佳宁从小就热心于集体公益活动,参加慈善演出,在高一时创立了学堂社,给外来工子女补习功课,组织慈善募捐等活动。在自己逐步成长的过程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佳宁今天取得的成绩和广州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对她的影响和教育息息相关,孩子非常认同学校的素质教育环境,而且受益其中。正是在国际课程的师生共同营造的这样宽松,温暖,又用心的环境下,每个孩子具备了独特的气质与人格,坚定的信心和蓬勃的朝气。非常感谢这几年在广州外国语学校遇到的每一位同学和每一位良师,今日她以广州外国语学校而骄傲,并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广州外国语学校能以她为荣。
升学指导老师分享:
Daisy老师:薛佳宁同学的申请季故事要是拍成电影的话,画面感一定十足,情节有喜有悲,所幸最后还是迎来了大团圆结局。以下和大家分享我印象最深的几个故事。
在9月份的时候,佳宁已经接近完成主文书草稿,但是卡在了最后立意的升华,在进行了数轮脑力风暴效果仍然不佳后,我们决定先完成英国申请的个人陈述,通过比较注重学术能力展现的个人陈述,同时也帮助美国的申请梳理思路。
在ED范德堡大学失败之后,经过讨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换主文书。当时留给我们的时间不足半个月,大家都高度紧张和压力山大。在各方通力合作下, 最后呈现出来的版本,从逻辑上更能展现佳宁的独特性,也使得她的申请各个环节更紧密和有机联系起来。
在遭遇到ED被拒、EA学校全线DEFER、被剑桥大学拒掉的一系列打击后,佳宁展现出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坚强和淡定。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准时来办公室“打卡上班“。与之前不同的是,她对自己的申请更在意和细致了。从送分到填表,佳宁无不认真对待、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到位准确。在RD阶段海量的文书任务面前,佳宁从不抱怨,每一篇都认认真真对待,仔仔细细地进行学校和自己匹配度的研究。
天助自助者,果不期然。以佳宁申请季以上几个小故事与大家共勉。
更多海外名校录取捷报,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