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雅正|融合

EN |

国际部录取 | 广州地区6年首录!寻找潜藏的热爱,面对真实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1-01-15 00:00:00

恭喜刘邦彻同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

 2020年12月17日,广州外国语AP&AL国际课程刘邦彻同学在ED阶段,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常春藤)录取,此次录取为广州地区6年首录,可喜可贺。

TOEFL:116  SAT:1570

▼▼▼▼▼

/ 2021U.S.News美国综合大学排名#8 /

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最大城市费城,是一所全球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著名的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北美顶尖大学学术联盟美国大学协会14所创始成员之一。宾大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建于1740年,是美国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美国第一所从事科学技术和人文教育的现代高等学校。

校友成就

◆林兰英: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之母,是我国半导体科学事业开拓者之一,也曾被誉为“太空材料之母”,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校215年来第一位中国博士。

◆丘成桐: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获菲尔兹奖、沃尔夫奖

◆王家楫:生物学家,中国生物学的重要开拓者

......

▼▼▼▼▼

刘邦彻

《寻》



 我是一个标准的现实主义者。

 你们可能会很疑惑为什么我会选择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头。正如我非常喜欢美国一位叫艾伦佩吉的女演员,她是一个敢于做真实自己,且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当我意识到驱动我内心的真实力量并不是大多数人所推崇的方式时,我选择接受和展示一些人眼里所谓“不完美”的自己——真实的自己。


寻找潜藏的热爱

 我想分享的是我在读书这些年最令我难忘与感激的经历——寻找自己。在读完我的经历之后,我希望你们可以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几个问题:你现在在做的事情,是不是遵循你的内心?你有没有下意识地去进行探索,给自己创造选择?你有没有影响他人寻找自己的过程?

 今年九月份,我在一个10年级班级进行经验分享的时候,和学弟学妹们说过:寻找自我是一个用心付出但适当投入的过程。虽然学习的历程有益无害,但因为时间的局限性,只有让每一段学习经历,都为你的寻找之路play a role(扮演一个角色)才能称之为有效。这个role可以是让你意识到它不适合,避免之后在它身上投入更多;这个role也可以是让你懂得某种方法,在其他地方使用;这个role,最理想的状态下,便是找到你内心真实的自己。在寻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主观意识性地代入尝试,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找到内心所属的事物。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和他们讲的一句话:“你现在擅长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值得你去commit(投入)的passion(热情);你擅长它可能只是你在它身上投入得更多罢了。”在这里我想讲一讲我的亲身经历。

 在高一参加机器人比赛的时候,我作为团队的主机械手,负责设计机器人。在经过数十次建模尝试和几周的搭建之后,我做出了一个能基本完成任务的完整机器。但在观看了一些外国战队的比赛方法后,我突然意识到机器的一个主结构有提升的空间。

 当时,我要面对有两个选择:一是保留消耗我数周精力的成果;二是将机器回炉重造,做一个不一定能成功的结构。当时我的指导老师利嘉豪老师和我说了一句话:“假如存在更好的方法,不要吝啬推倒现有的成果;因为它的最终功能,就是让你意识到更好方案的存在性。只有一层一层的推倒才可能发现最终最好的方法。”这句话给我的启发,远远大于参加这个比赛本身。

 很多时候寻找自我最大的障碍就是现有的成就。我们目前执着的事情就好比现有的机器,当执着于它后,发现内心真正喜欢的事物另有所属时,我们真的会愿意将这台机器拆除重建吗?

 小学的时候,我曾身处在广州市奥数圈的中心,从三年级开始就将我的学习重心放在奥数之上。和我之前一起学习的同学,如今有的已经拿到北大和清华的保录资格,有的已经拿到了IMO金奖,有的持续在各级奥赛中榜上有名。我在上初中之前退出了奥数圈,在当时可能是最悔恨但也可能是我做的最骄傲的一个决定。最悔恨的在于:我放弃了一个很有规划,且可能会有很高成就的学习前途,以及我之前所积累的基础;最骄傲的在于:当我发现,虽然我奥数学习能力很强,但我对于它并不是真正的热爱时,我像在机器人比赛内一样,选择了放手。虽然我永远无法判断我做出了正确还是错误的决定,但我当时的决定,让我走上了一条使我幸福且符合我性格的一条道路,遇到了很多重要的人。我认为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

 在当今教育的大背景下,家长们极力想要让孩子尽可能早地掌握多项技能。在竞争压力极大的环境下,很多学生都处于重压之下,忘记寻找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或在寻找到可能热爱的兴趣后,因为自身压力、家长的压力,或担心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宁愿放弃也不愿去尝试。

 我很感激我的父母能给予我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在这种宽容之下,即便做出的选择最终没有成为我之后自我兴趣的一部分,我也会很感激每一段经历带给我的成长。我也感激学校能给我提供一个自由探索自我的个性化平台,让我能有机会进行尝试并突破自己的潜能。

 还记得高一时,我有幸被邀请到TED进行演讲,当时我分享了学习的三个步骤。第一个discovery(发现)最忌惮的就是过多在意结果。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的多样性和选择的深度一般是排他的。在你选择在意结果,深入投入的同时,你的机会成本就是尝试其他选择。当今社会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将“求精”这个步骤过早的带入到年轻人的成长进程中。三年高中的国际教育有一个很大的普遍性问题是:你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做出这个选择,来寻找到足以让自己become passionate(变得充满热情)的事物,而是在一开始就被迫在短时间内,在某一个领域中往深里去做。

 因为有初中美高申请的经历,在上高中之前有比较强的英语基础,我在高中一年进行了很多的尝试。这些尝试包括参加数学、经济、化学、语言学的竞赛和研究,参加各种活动等等。虽然最后大部分参加的活动都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比我发现了我的内心对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渴望、对活动组织的热爱和对我所选专业的兴趣。我认为能在高一完成我所定的“选择与寻找”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没有对每段经历有一个硬性的要求。假如你现在还没有去做这种探索,永远都不晚。因为你最终投入的获益人是你自己,假如去做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你也要承担最终的代价。

敢于挑战未知

面对真实的自己

 寻找本身远远超越了任何学科和学识的界限,还可以延申到你的性格和内心的每一个部分。在高中的过程中,我寻找到了我的性格特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不被他人所接受或看好的特点。

 从高中开始,我最不被人接受的特点就是我极强的“控制欲”。在高一USAD的时候,我曾因为过于严格的要求,差点让团队四分五裂。在发现我这种性格特点后,我并没有立即摒弃它,而是将这种控制欲施加在自己身上,做一个有严格规划的人。当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可能会被人唾弃的个人英雄主义者时,我并没有选择完全融入大部队,而是找到了充当排头兵的激励,我开始不断地挑战未知,比如挑战一些从来没有人拿高分的AP科目、高一考SAT、做学校第一个学生教师......鞭策自己一次次打破自己的极限,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我所能帮助的人。

 一路上很多时候我都在走自己的路,不过庆幸的是,当我寻找到自己的特点之后,会尽力让它们在我的学习道路上play their role(扮演一个角色),而不是让我戴上面具去做违背我内心的事情。

 两年前有一部日本的短片《面具娃娃》很令我震撼。在短片中,女主人公因为她的微笑很受欢迎,而一直保持着那个微笑,但她自己却并不喜欢微笑起来的样子。久而久之,最后她将微笑摘下来之后发现脸里面什么都没有。生活中也是如此,假如你选择带着面具做其他人眼里喜欢的你,而并不去寻找真实的你,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你的内心也都会是空洞的。在我申请美高的时候,指导老师帮我设计了很多展现个人能力的特点,但我在自己反省的时候总会觉得空落落的。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做其他人眼中完美的自己,那么在自己所喜欢的事上就达不到完美。我希望所有申请者不要把申请作为一个包装自己的过程,而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两周前我在朋友圈讲过关于“主观意识形态的思维”与“下意识形态的思维”的区别。假如现在你问自己是否了解真实的自己,你的回答是否是主观意识形态所反射的?假如是的话,请收下我的建议——寻。

 最后,我想对所有家长们说:“给孩子们更多选择的机会与自由,即便在短时间内可能没有其他人做得顶尖,但对于孩子长期的学习生涯和人生建设可能是最好的。”祝福所有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特别感谢

(非特定顺序) 

我的父母

对于我所有决定的支持与鼓励

我的小福星

for all the luck

爱丽丝和杰克

对于我的宽容与给我提供的机会

我的升学老师们

(宝哥、菊姐、bb等)

给我的指引、帮助

我的老师们&同学们

和与你们做的一切

一路上支持我的人

感谢你们

愿所有努力都能得到回报

01

▼▼▼▼▼

刘邦彻妈妈



作为一位成功把孩子培养到去藤校的妈妈,请问您有什么心得?

 录取藤校是惊喜,谈不上心得,小结三点:首先,家长要比孩子看前一到两年,换句话来说是早规划,帮助孩子确定未来的大方向;其次是做好孩子成长的助力器,跟孩子并肩协作,家庭就是一个小团队,支持孩子前行;最后,在技术细节上放手,相信孩子、学校和顾问,把过去做出的选择都变成最好的选择。

邦彻在校庆分享会上,多次提及他从小就有一个可以供他大量阅读中外书籍、杂志、报刊的环境,您是如何一步步地影响孩子的呢?

 十几年前作为新手妈妈读了很多育儿和启蒙方面的书,边琢磨边在邦彻身上实践:从看英文动画片,到教材类,比如《新概念英语》和加州英语课本,再到广泛阅读的初、中、高章,以及初中之后的精读小说。作为妈妈,主要是引导、帮助和陪伴,我也做过邦彻英文小说精读课堂的老师,那就做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您认为家庭教育在子女成才上起到了哪些作用呢?可以给点宝贵的建议给我们其他的家长吗?

 在学习压力骤增之前,跟孩子做好学习的各种准备,用提前准备分散压力的强度;在孩子面临挑战时,为孩子寻找优质的教育资源解决问题尊重孩子,包括他的个性和想法;中考前的九年以引导和陪伴为主,高中阶段逐渐放手,以信任和支持为主。

邦彻初中、高中6年的学习生活都在广州外国语学校,您眼中的学校是怎样的?

 广州外国语学校对学科教学细致负责,三年的初中学习给孩子在高中AP&AL国际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学校素质类活动很多,非常有利于孩子探索自我,开阔视野,同时二外教学让孩子的法语学习一直没中断。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作为父母倍觉感激的,可以说没有广州外国语学校,我们的孩子长不成今天的样子。感谢学校给了这么好的平台和学习环境,这是一所让“爱”长在学生和家长心里的学校;感谢初中以来帮助邦彻的老师和同学们,邦彻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关爱和包容;感谢对孩子申请倾注心血的指导老师们,从规划到执行一如既往的专业、细致!

02

▼▼▼▼▼

王敬宝老师



 12月4日零点二十二分,我收到了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Natalie的邮件,此时距离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结果还有13天,但从这一刻起我就知道宾夕法尼亚大学的offer已经在路上。果不其然,刘邦彻不负众望!

 在广州外国语学校,可能有人不认识刘邦彻,但没有人不知道刘指导。因为其好为人师的性格,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刘指导”。他不仅给同学们组织各种活动,而且辅助学科老师进行助教工作,他的整个活动列表都是以“I teach”(我教授)、“I tutor”(我教导)开头,可见刘指导名副其实。

 收到录取以后,很多学生和家长前来取经,想看看宾大之路有没有可以复制的地方。其实邦彻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从美辩到USAD,从法语到拉丁语,他无一不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他有很强的内驱力,不管标化考试还是活动规划,他都是挑战最大难度的,比如AP的英语文学和写作、美国历史、比较政府和政治等都考了5分,另外还准备了SAT2的法语考试(最终因为疫情被取消)。

 在活动规划上,我们做得更多的是顺势而为,没有所谓的“包装”。比如在辩论这条线上,邦彻本身就很执迷打辩论,获得了无数的国内外奖项,我们基于这个事实,让他成立辩论协会 (UDS),组织华南地区甚至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一起玩辩论,这样不局限在自己喜欢,更主要的是去影响更多的人,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在语言学这个申请专业的方向上,以他在辩论上展现出的很强的语言能力作为主线来规划,加上他多年学习法语的优势,所以我们帮他申请了美国大学法语课程并且拿到了全A的GPA,同时又鼓励他自学了拉丁语。

 最后又申请了宾大的夏校,选修的是American Sign Language(美国手语),这个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升华“语言的力量”这条线,通过手语的学习去更多地关注聋哑人的世界和交流,因为语言不止局限在正常人使用,还要考虑到聋哑人如何使用“语言”(这里很感谢Faith老师提供的idea)。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学术热情,更加展现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和宾大的 civil engagement (社会使命)一脉相承。

03


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你们

师弟师妹们加油!

相关回顾

国际部录取 | “佛系”少年找到真实自我,荣录纽约大学社会学专业

国际部录取 | 广州外校未来“电影人”荣录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电影专业

国际部录取 | 天高任鸟飞!AP学子荣录埃默里大学

国际部录取 | 不畏将来!AL学子靠“诚意”荣获G5伦敦大学学院

国际部录取 | 严于律己!AL学子荣录华威大学王牌专业

国际部录取 | 挥杆高飞!高尔夫女孩圆梦波士顿大学

-----
THE END
 -----
来源:国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