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雅正|融合

EN |

广州外国语学校2017年初一新生录取公告

发布时间:2017-06-21 10:42:18

 

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学生学习与生活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   杜良云

 

本文于20098月刊登在第8期《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61-62页,200911月刊登在总第624期《湖南教育》第50页。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系统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辩证唯物主义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同学和老师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学习与生活。正如教育家奈勒所说的,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一、坚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且矛盾着的事物及其第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中学生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全面地估量和对待自己的学情,具体地分析自身实际,客观地看待家长、老师和同学;切忌严以待人、宽以待己,也不能照搬他人经验。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往往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失利和同学的成功,过高地估计自己或同学的实力。有的学生不敢正视自身弱点,对老师、对同学百般挑剔,对自己则尽可能原谅。一旦违纪受到批评,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怀疑老师、班干部为难自己,因而冲撞老师、找班干部的茬。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全靠临场发挥作弊抓分。像这样以偏概全、骄傲自满、畏缩不前、弄虚作假的学生,怎能挑战对手、超越自我?

二、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辩证地对待成败与得失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又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加重,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每一门课程是不现实的,每个学生都可能会有一、二门短腿学科。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高考是综合学力的较量,单靠优势学科是不可能取胜的,因此每一个学生都不能凭一时的兴趣偏科,而应花大力气补齐自己的短腿学科,在保持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力求全面发展。至于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与各门学科学习,则应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相应的知识系统树,并学会触类旁通。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当前的成绩和问题都当作结果,帮助他们分析成败的原因。同时,教育学生不要孤立地看问题,而应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结合自身实际逐期逐月制定学习计划、奋斗目标,以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自觉性、预见性。事实证明,只要尊重记忆规律,围绕目标而持续努力,计划、目标就可以转化为现实。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当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上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少走弯路。作为新生事物,每个学生都有着光明的前途,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就以为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考试成绩一旦出现起伏就不敢面对。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要引导学生吸取经验教训,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对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关键是要教育他们坚持适度的原则,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避免今后重犯类似的错误。古人云:“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对那些学习上时冷时热、缺乏耐力的学生,应教育他们持之以恒,注重量的积累,积极促进学习上质的飞跃。

三、坚持矛盾分析法,科学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事物内部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但是,一些学生不为成功想办法,只为过失找借口,一旦违纪犯规反复强调自己的特殊情况,而忽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共同之处,其实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任何学生都不能离开普遍性谈特殊性,而应自觉遵守校纪班规。同时,要正视师生矛盾,师生作为矛盾的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双方之间必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决不能遇到问题绕着走。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学生要全心全意搞好学习,其他问题都要服从于服务于学习这个中心。事实上,随着青春期的提前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学生早恋现象有所抬头,这是各中学特别是高级中学最头疼的问题。学生如不善于抓重点,在情感方面分散精力,过早地涉足爱河,必然会拖学习的后腿。有些学生以担心影响学习为由,不肯当班干部,不去上体育课,更不乐意组织、参加班团活动,这就没有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当代学生要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矛盾对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切不可把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成年以后的娱乐方式带到高中阶段来。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一些学生在生活上只比家庭条件,在学习上只给老师挑刺;取得成功时只讲自身努力,遇到挫折时只找客观原因。殊不知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忽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无论学习问题还是生活总是都必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管理学生,才能使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知恩图报,为自身学习与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进而实现终身难忘的教育、培养负责任的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