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1 11:35:34
星空之下,见证宇宙之浩瀚;光影之间,读懂家国之情怀。
近日,广州外国语学校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师生共同参加了“行走的思政课”——《窗外是蓝星》主题观影活动。在这场“跨越天地”的思政课堂上,两校师生以光影为媒、以星空为幕,书写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生动篇章。
活动由广州外国语学校科学副校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思政及国情教育中心主任伍楷舜教授主持。他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现实背景出发,强调本次活动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
伍楷舜教授介绍,《窗外是蓝星》作为我国首部由航天员在轨拍摄的太空电影,记录了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183天太空驻留的珍贵画面,既展现了浩瀚星河的壮美,也留存了空间站里的烟火气。他勉励同学们要以航天精神为炬,照亮逐梦之路;以家国情怀为帆,破浪前行;以青春热血为笔,书写未来篇章,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熠熠生辉。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谷忠鹏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此次两校师生共同观影,既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也是一次与星空对话、与国家相连、与内心共鸣的难得体验。
谷忠鹏书记以载人航天精神为引,结合影片内容强调,科技创新不是单纯的口号,航天梦想也不止于银幕,它关乎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定义未来,更关乎我们如何承担时代的使命。他鼓励同学们要以理想为帆,锚定人生航向;以创新为刃,锤炼过硬本领;以家国为念,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灯光渐暗,宇宙浮现。影片以震撼的视觉和细腻的叙事,带领同学们跟随航天员的视角,凝视这颗悬浮于漆黑宇宙中的蓝色星球。
观影过程中,同学们屏息凝神,沉浸于地球的壮美与脆弱之中,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航天人的奉献与坚守。不少同学透过影片视角,感叹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与珍贵,进而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影片落幕,思绪未止。同学们仍沉浸在《窗外是蓝星》带来的震撼中,热烈交流观影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观影体验,更是一堂关于生命、责任与未来的生动课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深刻体会到,虽然成长环境各异,但对星空的向往和对地球的守护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纽带,这也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我们班作为学校代表参加了此次主题观影活动,观看了中国首部采用8K技术拍摄的太空题材电影《窗外是蓝星》。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扩展学科知识、铸牢爱国精神的机会。
通过影片,我们了解到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全过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环节是三位航天员依次合作完成出舱任务。他们穿上厚重的航天服,在低压、无氧且充满辐射的未知环境中有条不紊地展开科研工作。尤其是02号航天员王亚平,她作为我国第一位执行舱外任务的女航天员,不仅要克服女性身体条件所带来的额外挑战,更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与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而他们走向无尽深空的每一步,都是人类跨越星海的见证,更不断地加深着我们对所居住的这一颗蔚蓝星球的认识与了解。
同时,通过这部影片,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太空事业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据,航天员们与家人的日常联系,一言一语间更流露着他们对家庭、对国家的热爱;而空间站里也不仅仅是一些轰鸣的机器,航天员们在空间站里张贴起对联,一横一竖间更体现着中华儿女骨子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正是这些人性的光辉和温馨,与精准而高效的机器一起,构成并推动着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
走出影院,我体会到了什么叫“一切感觉良好”。航天从来不是孤勇者的冒险,而是一代代人用汗水与数据铺就的天梯。银幕上那颗镶嵌着金色光晕的蔚蓝星球,不再仅是航天员们窗外的风景,而更是所有仰望星空者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
上下滑动阅读
看完《窗外是蓝星》,我深受触动。影片中,航天员在太空舱内共度新年的画面令人难忘,尤其是王亚平第一次出舱时,紧张地看向安全绳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真实与勇敢。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细节:航天员透过舷窗凝视蓝星,说“家,就在那片蓝色里”。
这让我想起晚自习时,我常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烦恼着写不完的作业。而纪录片里的窗外,是悬浮在墨黑宇宙中、裹着白色纱衣的蓝色星球,那样的寂静,那样的孤独,宇宙隐没“家”的具体概念,而化成眼前具体的一抹蓝。那一瞬,我觉得我不仅是埋头苦读的学子,更是这壮美星球上的一个生命。
愿将来我也能成为一颗星星,俯瞰神州大地。
上下滑动阅读
随着银幕上一抹蓝色的幽光渐渐从黑暗中淡出,银蓝色光辉裹着的球形体便铺展在眼前,那是地球。《窗外是蓝星》这部电影,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特技,只是真实记录了神舟十三号的点点滴滴,却引发了一次关于家园、宇宙的深刻认知。
电影用第三视角记录了航天员的生活,从发射前的扣人心弦的倒计时到成功对接的阵阵掌声;从出舱前的紧张到出舱后的惊叹与自豪;从俯览无边荒漠到瞭望壮丽山河;每一帧、每一秒无不触动着观众的感官,也带来了我们对地球、对宇宙的深深思考。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人类对地球乃至宇宙永不停息探索的光辉见证。
上下滑动阅读
在观看《窗外是蓝星》这部电影前,我便了解到这是中国首部由航天员拍摄的电影,同时也是他们太空生活的纪录片,这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
片头的火箭发射场景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动容,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祖国日益强大离不开每一个国人的奉献。从东方红一号到影片的神舟十三号,无数航天人为之奋斗,倾注毕生心血,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以他们为荣,接续奋斗,让五星红旗闪耀在浩瀚宇宙。
整部影片,通过航天员王亚平的视角以平和的叙事方式向我们徐徐展开这幅航天画卷。当我透过镜头看向窗外时,在黑暗、无边的宇宙中,我看到了蔚蓝的大海,绵延的山脉,飘絮似的云层……地球,这近乎不真实的星球就这样在黑暗的宇宙中闪烁着它的光芒。当我站在宇宙中去俯视地球,我的心情无比宁静,我开始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开始留意到生命之于这个宇宙是何等的短暂。影片中,王亚平说“地球是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摇篮,但是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终将星际远航。这让我恍然大悟,纵使人的一生如此短暂,但我们赋予生命的意义却是无比宝贵的,我们或为人类的星际远航贡献力量,或为社会的和平稳定付诸辛劳,又或许只是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但这都是我们人生的宝贵意义。
影片中有一句话使我触动颇深“当你看向窗外的星星,看见我们的地球,别忘了,数十亿女性也借着你的目光看向窗外”航天员王亚平的出舱活动,不只是一个人迈出的一小步,更是中国乃至亚洲和世界迈出的一大步。
航天员面对的生理极限和心理的孤独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而航天员们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中前行,在黑暗中踏出了一条路。这部影片让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航天员这一职业,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航天工作,在我的内心埋下了一颗航天种子,激励我努力学习,将来投身于祖国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乃至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窗外是蓝星,是将我们温柔以待的地球。
上下滑动阅读
这是一次视听与心灵的双重震撼,更是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现实的创新实践。愿这场星空之约,成为青年学子砥砺前行的新起点,以航天精神为炬、家国情怀为帆,在守护地球、奔赴星辰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家校联系方式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