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雅正|融合

EN |

广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女生获加州伯克利录取

发布时间:2015-04-23 08:27:35

日期:[2015-04-21]  版次:[B11]  版名:[教育周刊·留学]

新快报记者 李杨

 C:UsersadminDesktop\u5434孟奇.jpg

吴孟奇在学校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无土栽培研究——“鱼菜共生系统”,鱼是塘鲺,菜是苦麦菜。

 (图片来源:广州外国语学校)

 

三、四月是海外院校集中发放录取通知书的“offer季”。近日,新快报记者获悉,位于南沙的广州外国语学校高三AP国际课程班学生吴孟奇,一举斩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无条件录取,并且手握5所美国前50名校的offer。有意思的是,该校似乎特别受“加州系统”的青睐,首届“2+1”国际课程班一半以上的学生获得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洛杉矶分校、圣克鲁兹分校等加州名校录取,其中申请洛杉矶分校的学生更是百发百中,全部拿到了该校offer

1.同时拿到5所名校offer:“我的SAT并不是最高的”

记者面前的吴孟奇,瘦瘦小小,其貌不扬,话不多但非常沉稳。她刚刚收获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录取通知书。这所鼎鼎有名的美国公立大学在2015US News最新发布的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第三。与此同时,吴孟奇还接到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以及宾州州立大学等美国名校抛来的橄榄枝。

吴孟奇拥有托福110分、SAT2080,以及SATII物理750分、数学700分的不俗成绩,平时的学业表现也确实名列前茅,但这些并不足以让她脱颖而出。“据说今年伯克利有录取SAT2300分的学生,即便在我们年级,我考的SAT也不是最高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些美国排名前50的名校对她青眼有加?

2.高一创立无土栽培社:“需要变身女汉子”

真正帮吴孟奇圆了名校梦的,应该是她在申请文书中提到自己创立“无土栽培社团”的经历。

高一的时候,从一次外教课上了解到无土栽培的模式可以节约水资源,一直很喜欢生物的吴孟奇觉得很有意思,“当时就想培育出干净、无毒的食物,可以不用化肥就培养出蔬菜和鱼,多奇妙。”于是,16岁的她在学校创立了自己的“无土栽培社”,创新性地建立起一套可循环的鱼菜共生系统——在养鱼的同时种菜,菜能为鱼提供食物,而鱼生活产生的垃圾也能为菜的生长提供养分。

从高一到高三,吴孟奇为这个社团坚持了三年。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文书中,她写到了创办之初和过程中的艰辛:由于学校较偏远,在校内做这个系统培育很困难,购买材料不方便,而且社团成员都是娇弱的女生,作为创始人兼社团领导,吴孟奇需要变身“女汉子”。“我们常遇到非技术性问题,会死鱼,会爆缸,很多力气活干不动,而且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指导老师。但我们坚持下来了。”

曾经,吴孟奇的“无土栽培社”在学校的支持下以“校本课”的形式开课,由她自己亲自上阵当老师,给同学们上课,最多的时候“学生”超过20人。“可是刚开始时课堂秩序很混乱,甚至有家长投诉,我们顶着巨大的活动压力和学业日渐吃紧的压力,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吴孟奇后来反思,自己的社团是不合适以课堂的形式进行的,还是小范围专心研究比较好。

3.喜欢慢跑、从小听原版英语:“我有坚持做一件事的习惯”

“我有坚持做一件事的习惯,”吴孟奇说。平时她喜欢慢跑,跑步不仅让原本身体很差的她变得强壮起来,还能让自己想通很多东西,“有些事似乎一开始看不到尽头,但只要坚持一直跑下去,就会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记者了解到,吴孟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霸”,除了做生物研究和慢跑外,她还爱唱歌,爱画画,而且一旦开始做,都能坚持下去,还很有方法。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吴孟奇称那得益于小时候的“童子功”。“从小学起妈妈每天都会放英文原版故事给我听,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使我的发音很标准,没有口音。所以多听正宗的听力材料,也是学好英语的诀窍。”吴孟奇说,自己考了4次托福,“我的写作比较弱,一直上不了25,经过不停地多写多练,最后才上27分。”

“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什么事都会坚持。”广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主任张梅分析称,吴孟奇在校园活动以及日常爱好中的经历和思考,应该对她的申请大丰收起到了关键作用。“托福和SAT成绩只不过是入场券,申请名校真正竞争的其实是包含个性、态度和特长在内的综合能力。”

张梅介绍说,去年,广州外国语学校一名被康奈尔大学录取的学生,SAT也不到2100,但也是因为喜欢做研究,还获得了2项专利,因而获得了“常春藤”的青睐。

 

C:UsersadminDesktop?50421新快报广州外校报道:三年无土研究栽培,靠坚持赢名校青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