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6 13:02:17
推进广州市中小学海洋教育实施,是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广州发展实际,旨在通过系统性布局破解当前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
会上,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所所长邹立波介绍,去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设立由院党委书记、院长方晓波带头的海洋教育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广州市中小学海洋教育实施方案》,开始系统推进广州市中小学海洋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近年来,广州市中小学积极探索,开发了不少特色课程,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色,如南沙区部分学校开展了海洋生态探究跨学科项目,但目前仍然存在资源整合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保障机制缺失等问题。
“广州将不断做强海洋特色校本课程,做宽海洋教学教研路径,锻造海洋教育强师,并推动形成海洋教育资源库,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邹立波说。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所所长邹立波
广州外国语学校作为实验校代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是 “一带一路” 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依托这一地理特点,我校开设了帆船等特色选修课,将红树林修复等本土案例融入教学,确立了“外语+科技+海洋”的特色发展路径。
“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海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广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林伟洪表示,将以此次启动会为契机,深化课程建设、开发精品课程,推动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实验室,与兄弟学校共同培养具有海洋意识的新时代人才。
△广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林伟洪
随后,广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伟、广州市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副校长杨政分别介绍了两所学校在海洋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上的设计和做法。
△广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伟
“我们依托南沙本土科研资源,如南海海洋研究所,以及各类博物馆等资源,聘请了张偲等院士和教授,推动优质资源与课程融合。”李伟副校长表示,希望借助海洋教育实验项目和专家指导,帮助学校海洋教育更规范、成体系、上台阶,打造海洋教育特色成果。
“回顾我国海洋教育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刚意识到自身是海洋大国,与之相适应,出现了以培养海洋意识为目标的教育阶段,让国人了解我国海洋的经济、政治、自然特征等状况。”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教授马勇说,随着我国进入海洋强国建设时期,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海洋教育工作。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马勇
近些年来,我国海洋教育从实践与思考层面逐渐向海洋事业教育转变,马勇教授认为,海洋知识、海洋历史是海洋教育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将持续融入海洋道德、海洋生态等要素。
“中小学校要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发力,加强海洋教育与国家课程的连接与融合,构建包含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项目式学习课程及环境课程的立体式海洋素养培育课程体系。”马勇教授认为,在传授海洋科学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合理利用资源,设计区域课程,在情感培养、能力提升方面下功夫,将劳动教育融入综合课程设计。
“由于面临高考压力,高中阶段的海洋教育面临挑战,目前仅有少数案例持续推进。”马勇教授说,高中海洋教育需要在素质教育与高考之间寻求平衡,探索出既符合学生升学需求,又能提升学生海洋素养的教育模式。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改革与实验学科组
负责人罗曼莉
锚定海洋强国战略基点,我校将以海洋意识涵养家国情怀、以海洋素养锻造核心能力、以文化传承厚植精神根基、以经略海洋拓展实践维度,坚定不移地沿着“外语+科技+海洋”的特色发展路径,着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海洋领军人才,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家校联系方式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