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05 18:54:11
广州外国语学校积极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包括学科奥赛课程、科技特色课程、博雅讲坛、科技研学课程等一系列学生发展平台,为拔尖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与探索机会。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绩突出,获得了多所著名高校的青睐,被授予多个优质生源基地。
我校呼应国家人才培养需求,取周恩来总理的字——翔宇,命名成立翔宇学院,探索“高中-高校”双高课程衔接,开设更多面向前沿的高校衔接课程,同时依托高科技“独角兽”企业,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进前沿实验室,亲自参与项目研发与实践。
学科奥赛课程
屡创佳绩
翔宇学院构建了由五大学科奥赛组成的学科竞赛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卓越的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学院关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的认知特点与成长规律,探索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丰富可选的跨层、跨级课程体系,促进每一名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发展创新潜能。
2024年,29人获得奥林匹克竞赛复赛省级奖项,其中5人获得省级一等奖,物理学科一等奖获奖人数排名广州市第四名。徐永杰、杨远庆、吴龙正、卓思宇等一批优秀教练领衔,学科竞赛培养体系日趋完善。
相关阅读>>
15人获奖!博雅学子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广东赛区)复赛中再创佳绩
广州外国语学校物理竞赛团队:两名国际金牌教练领衔,新生力量初露锋芒
科技特色课程
多元出彩
在2024年广东省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叶卫展老师辅导的周恩华、彭子轩、揭雅晴、林吴淇4位同学获得省级一等奖;在2024年粤澳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中,李智宸同学获得省级一等奖;在第40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张杰桢和李艾莉莎老师辅导的朱芊樾、伍晋熙同学的参赛项目获得市级一等奖。8名学生入选“英才计划”,164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各类科技赛事一、二、三等奖。
学生比赛
我校开创性地落实国家科学教育政策,课程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拥有各类课程、科研项目和科技活动作为强大支撑。目前,学校开设了人工智能、通用技术、科创、无人机课程、模拟驾驶课程、编程社等24门必修、选修和社团课程。
课程活动
我校成功申请2025年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经费79万元,立项项目13项,居全市第一。
2025年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市评审立项项目
学校科技活动周
丰富多彩
我校科技周活动类型丰富,含博雅讲坛、科技竞赛、研学、游园、学科活动等16项各式活动;涉及图书馆、四个年级、数理化生德语5个学科等多部门参与;参与学生涉及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四个年级;获得34家企事业单位,如南沙区科协、广州科学中心、科大讯飞等大力支持。
我校还组织了面向高一学生的科研课题选题与研究方法的讲座,以及课题选题头脑风暴与分享会。广州大学教授、广州创客学会会长黄文恺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文尚胜教授和李伟副校长分别为学生们提供了科研课题讲座和辅导。
学生展示科研创新成果方案
科技研学活动
探索创新
我校分别组织学生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大讯飞、广汽科技馆、一汽大众华南汽车生产基地、硅谷科技园等多所高校和企业开展科技研学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还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前沿科技的应用场景,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高校互动与优质生源基地
协同共育
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受高校认可,今年分别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受邀参加西北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人才培养论坛;收到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发来的喜报,反馈我校学生在高校持续优异表现。
高考咨询会现场
我校分别组织了3场大型高校进校园活动,64所全国双一流高校走进校园,开展志愿咨询和高校宣讲活动。彭斌校长面向高三学生和家长作专题讲座。接待高校来访和专场宣讲、咨询活动27场次。
广州外国语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体现在高考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高校衔接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表现。学校将继续秉承“博学、雅正、融和”理念,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家校联系方式
往期回顾